跨越式发展时期(2000—2006)
进入21世纪,中国水泥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群雄并起。而华新虽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建成两条先进的干法水泥工艺生产线,生产能力得以扩 大,然公司的规模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行业中位置排名后移,虽称雄湖北,位居国内行业十强,但与诸强比较,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的竞争并未占先;3 条湿法工业生产线尽管在线运转,但因工艺水平落后、能耗高,已是老态龙钟昨日雄风不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近百年的老公司,由于发展滞后和其他原因,冗员 太多、人力包袱非常之重,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水平低。如此继续下去,曾经“远东第一”的华新将会面临被他人兼并、遭市场淘汰的厄运。华新的 发展处于战略拐点,何去何从,需要决断。发展,已经成为关乎解决华新的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大问题;发展,已经是紧系破解华新数千员工前途命运的迫切老课 题。
2000年,华新公司董事会换届。董事会选举陈木森为董事长,决定李叶青为总经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华新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理性地分析中国和世界水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后,结合华新的实际,李叶青明确提出:“华新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 抢在中国水泥市场重新分割之前,以最低廉的投资、最先进的技术、最良好的效益为目标,在最靠近资源和市场的地点,稳步实施扩张战略”。在“十五”规划中, 华新首次提出华新的远景目标是: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领导者”。据此,公司决策层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周密制定了2001-2005年即“十五”发展规 划。规划将市场定位为:立足湖北、主攻武汉、扩大周边;巩固“两沿”,争取出口;抢抓重点,进驻西部。2000年,提出“抓住机遇,稳健发展,积极慎重, 规避风险”的发展方针,制定出“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逐步向西南和东南延伸,沿铁路逐步向北和向南延伸”的“十字型”发展战略,以优质、高等级水泥和特种 水泥为主导产物,打造全国特大型水泥公司。此后七年,华新坚持积极、稳妥、快速、高效的原则,通过新建、扩建、并购等手段,快速扩张,超常规发展,在新世 纪之初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巨变最辉煌的一页。
2000-2006年,公司累计完成投资42.8亿元,先后建成10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5个大型粉磨站、3座混凝土搅拌站。
实施“十字型”发展战略,华新于2001年开始进行宜昌一期3500t/d工程建设,这是华新第一家走出黄石,在外地投资建设的水泥生产线,它 拉开了百年华新向外大发展的序幕。其后华新在湖北的东西南北中全面布局,奠定了在湖北的领导者地位;金猫公司的收购整合和南通生产线的扩建,华东市场得以 稳固;西藏及云南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华新的市场空间向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得到扩展;坚实地打造成了以湖北为中心,贯穿整个长江流域的“十字型”发展战略中 的横向链条。华新在打造“十字型”发展战略横向链条的同时,又挥师三湘和中原大地,在湖南攻城略地,建设岳阳和湘潭粉磨站,布局河南信阳兴建大型干法水泥 生产线,“十字型”发展战略纵向链条开始铸就。华新的发展战略已经从“点”到“面”实现了飞跃的提升,华新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已经形成,彻底改变 了蜗居湖北黄石一隅的格局,龙头地位凸现。
按照“十字型”战略,华新从黄石出发,据守湖北,布局全国,做大做强中文日产幕无线码。
在湖北,华新以超常的速度,连续兴建新型干法生产线和熟料粉磨站。这些新项目依托原料资源,邻靠交通要道,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已经覆盖全省,其分布如下:
在鄂东地区,继黄石2条新型干法线后,在阳新、武穴共布置4条水泥生产线。同时在武汉、黄石各新建1座水泥粉磨站。
根据华新“十五”规划和发展战略,从2002年起,华新实施了阳新6000迟/诲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期和二期基本建设工程。2003年5月30日,中文日产幕无线码(阳新)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位于黄石市阳新县韦源口。
2002年12月1日,阳新一期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65411万元。占地3300多亩,整个项目历时一年零四个月。2004年4月9日成功地 实现一次性点火投产。2004年7月,年吞吐能力500万吨的深水码头“华阳码头”竣工。它的竣工、运行标志着华新阳新6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期 项目的建设宣告完成。该项目达到了高环保、低能耗、高效益的要求,建设工期短(仅11个月),创造了我国水泥工程建设的新水平。
2005年9月29日,阳新二期项目于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亿多元,以项目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瑞士豪西蒙公司共同实施该项目建设。2006年9月26日系统一次性点火成功投入生产。阳新项目一、二期建成后,其年产水泥能力为500万吨。
阳新公司成为中文日产幕无线码旗下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提高了华新产能规模,保持了华新华新在湖北水泥工业的领先地位。它既解决了黄石基地地处市区中心,环境保护压力大,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又为阳新老区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华新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资源条件,规划在武穴市分叁期建设叁条国产化的6000迟/诲水泥熟料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高标号水泥600万吨的生产基地。
武穴项目一期工程于2004年4月29日在武穴市田家镇上郭村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为55671万元。2005年4月28日,中文日产幕无线码(武穴) 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4月26日项目建成点火投产。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产水泥达220万吨。武穴6000t/d工程建设比国家规定的建设周期提前了13 个月完成。2007年9月,总投资37000万元的,又一条6000t/d生产线武穴项目二期工程建成投产。武穴一、二期项目的成功建设,使华新进一步牢 固地控制了湖北省内的石灰石资源,阻止了海螺水泥染指湖北的战略意图,扼守住了湖北的东大门,进一步巩固了中文日产幕无线码在鄂东区域的战略地位。
2004年11月30日,华新(武汉)水泥粉磨站建设开工。2002年华新武钢粉磨站建成投产,但产能仅120万吨,无力与亚东每年300万吨 的产能相抗衡,也难以实现2007年武汉市场40%的市场占有率目标。要实现2007年水泥销售量300万吨,全面占领武汉水泥的高低端市场,达到市场占 有率40%的战略目标,华新需考虑继续扩大在武汉的产能并继续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武汉市青山区有武钢集团、武钢热电厂、青山热电厂等大型冶金、电力公司, 混合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建设大型的水泥粉磨站项目。
2005年10月,中文日产幕无线码(武汉)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座落于武汉青山镇矶头山长江南岸边。2004年11月30日水泥粉磨站建设开工,到 2006年5月,所有基本建设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由于电力供应等外部原因未能投入生产。2006年6月23日,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效益,公司开 始实施中转水泥,第一条水泥船到厂并开卸。
华新(武汉)水泥粉磨站进一步利用了武钢集团、武钢热电厂、青山热电厂等大型冶金、电力公司的混合材资源,提高了华新在湖北这个武汉核心市场的控制力度。
2001年6月,根据黄石市政府要求,为改善石料山地区环境状况,华新实施了5号窑的配套工程——华新红旗8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环保改造工 程。工程计划实际竣工决算投资为6465.04万元。8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在原华新红旗水泥有限公司厂址上改造建设。2001年6月1日正式动工建 设,计划建设工期12个月,因资金紧缺及个别关键设备交货延迟,使项目建设到2002年11月才全面竣工。
项目投产后证明:工程质量、设备性能、工艺流程均达到设计要求并形成生产能力,改造后项目粉尘排放量为149.1吨/年,较改造前(590.7吨/年)减少了441.6吨/年,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鄂中南地区,在赤壁布置1条水泥生产线,在仙桃市改建1座粉磨站。
2000年3月经过湖北省仙桃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华新作为仙桃市第一批招商引资公司,通过融资正式兼并仙桃市水泥厂,成立了华新仙桃水泥有限公 司。公司成立后淘汰了落后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将φ1.83×6.4M生料磨改为水泥磨,和原来2台φ1.83×6.4M磨机一起组成水泥粉磨生产线。同时 年产2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一期工程于5月开始动工新建,12月底完成土建施工并开始设备的安装。2001年5月生产线建成投产。
仙桃水泥粉磨生产线的建成,使华新得以利用长江和汉水得天独厚的水运便利,将黄石基地的富裕熟料运往仙桃,充分利用当地的粉煤灰资源生产水泥,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使华新的水泥市场延伸到江汉平原的腹地。
2006年4月,华新投资45000万元动工兴建咸宁赤壁4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7年7月20日建成投产,结束了该地区没 有先进的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历史。如此湖北省水泥主要消费中心,都在公司市场有效辐射半径之内,华新在湖北水泥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更加巩固。同时该生产线以 150公里我半径辐射到湖南岳阳、临湘等周边地区,实现了华新进一步整合两湖地区市场的战略布局。
在鄂西地区,在宜都、恩施共布置3条水泥生产线。
2001年华新开始了宜昌3500t/d新型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华新“十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为宜昌3200t/d新型熟料生产线工程 建设提供了战略性依据。因宜都市枝城镇楼子河区域石灰石资源丰富,当时仅宜都市年水泥总产量约200万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周边除了荆门水泥厂 外没有大型水泥厂,为宜昌一期3200t/d新型熟料生产线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项目实际投资总额为38964.48万元。2002年4月28日,华新宜昌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宜昌一期工程于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建 设。工程建设借鉴HOLICM公司的工程管理模式,实行商务、合同、计划与现场施工分开管理的结构模式。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2003年3月 6日工程竣工投产。建成后即达产达标,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工程刷新了国内和国际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速度。2003年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全省各地市州领导到该生产线参观考察时,对生产线的建设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宜昌一期工程建成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根据市场需要,为充分利用一期工程预留的条件,华新于2005年2月又扩建了一条2500t/d熟 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实际工程总投资19504.4万元。设备国产化率100%。工程于2005年2月开工,并一次性投产成功。
宜昌公司3200t/d和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后,年水泥生产能力达350万吨。宜昌生产线的成功建设及高效运行,是华新实施“沿 江战略”关键之作,是华新对外大发展的启动工程,是具有里程碑标志作用的历史第一步,同时也为百年华新成功的实施重大战略发展目标起到了奠基和示范的重要 作用。
湖北省恩施州当地水泥工业总体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仅有立窑生产水泥,无法满足市场对优质高标号水泥的需求。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当地高标号水泥的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3年初,李叶青几度进山到恩施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遴选建设场址,并与恩施州人民政府数轮谈判,最终达成了积极投资意向:在高桥坝建设一条 185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2003年8月8日,项目建设于正式破土动工。2003年9月4日,华新恩施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9月 26日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大部分设备(回转窑、水泥磨、原料磨等)由华新机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
在鄂北地区,在襄樊市南漳县布置1条水泥生产线。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湖北的水泥市场布局。2005年,公司在襄樊市南漳动工建设4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长期以来,华新在襄樊及周 边市场的水泥占有率几乎为零,仅在部分重点工程建设中,因建设方指定必须采用旋窑水泥,才享有部分份额。襄樊市南漳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具有建设大型水泥 项目的资源条件。
2005年3月30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总投资为33384.46万元人民币。襄樊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选址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南 背村欧家湾,2006年5月,中文日产幕无线码(襄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4000万元。2006年6月30日,襄樊生产线建成并一次点火成功。
襄樊项目的建成是华新“抢抓重点,进驻西部”重要战略的一个积极布局,它利用襄樊电厂的粉煤灰作为混合材资源,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襄樊公司成为南漳第一大公司,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南漳都是首屈一指,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截至2006年,华新在湖北聚集了1186万吨熟料、1965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确立了湖北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对于湖北省之外的发展,华新积极寻机,多向开拓:
在华东地区,在扩大南通公司规模的同时,于2003年底收购了苏州金猫水泥公司51%的股权,该公司拥有的200万吨熟料产能,成为华新坐守苏、锡、常、邻攻上海市场的战略要地。
2002年2月,中文日产幕无线码收购新加坡RDC国际私人有限公司26%和南山开发有限公司25%的股权,由34%的相对控股增持到 85%的绝对控股,实现了控股南通公司。接管南通公司后,内抓改革、外拓市场、强化管理使公司各项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公司当年实现盈利,扭转了控股前形成 的亏损局面。2004年公司投资人民币3500万元,实施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一条水泥粉磨生产线,于2005年4月正式投产,公司现已形成年产150万吨 水泥的生产能力。使华新南通公司作为公司出口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
2003年12月,公司完成了对苏州金猫水泥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2003年12月31日,华新苏州金猫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在收购托管 期,金猫公司完成了27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2005年关闭了全部的干法中空窑,并成功地改建为32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线。使公司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了完整的水泥生产线。控股金猫水泥51%的股权,省去了新项目需长达14个月的建设期,能给股东尽快带来 效益。如果将金猫水泥51%的水泥生产能力折合为公司的生产能力,公司增加水泥生产能力110万吨。收购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改善了公司财务结构,提高了 公司的偿债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在华中地区,分别挺进湖南和河南。华新南下湖南,先是沿长江登陆岳阳,于2005年1月建成年产80万吨的粉磨站;后深入叁湘腹地,在湘潭兴建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粉磨站(2007年投产)。而北向河南先取信阳,日产4500吨的项目于2007年6月开工。
在巩固华新在湖北水泥市场的领导者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进军湖南。将位于洞庭湖区,紧邻湖北,水路交通便利的岳阳市作为进军湖南的桥头堡,华新制定的“十五发展规划”规划中,岳阳市是华新重要的目标市场之一。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紧邻湖北,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也是长江中流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岳阳工业基础较为 雄厚。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水泥尤其是高标号水泥的需求日趋旺盛,长期以来是水泥的净输入地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2003年12月26 日,华新岳阳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2004年11月10日,中文日产幕无线码(岳阳)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2月,整个项目建成 投入运行。
岳阳200万吨水泥粉磨站工程充分利用华新各基地的熟料及华能岳阳电厂、岳化总厂的粉煤灰资源生产水泥,有效地提升了岳阳城市的综合品位,改善 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中文日产幕无线码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社会和谐的新型环保型工业特点。同时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推进了岳阳市的经济建设。
为进入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2005年,华新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战略布局和生产资源等方面的考察,经过认真地分析研 究后,公司决定首先在湘潭地区建立粉磨站。其后华新与湘潭钢铁公司强强联合,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了湖南华新湘钢水泥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动工建设年产 300万吨环保水泥粉磨工程。
2005年,华新在河南省信阳地区进行了充分地科学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决定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开始进行战略布局,为此华新与信阳市狮河区人民政府 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2006年 9月24日,华新与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人民政府就华新河南信阳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在华新签约。2006年10月16日,在信阳市狮河区双方 又就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合作建设进行了签约。由此,华新战略发展布局的触角又指向了中原大地。信阳项目的建设强化了华新在鄂北水泥市场的控制 力,同时成为华新进军中原的桥头堡,是华新“十字型”战略纵轴上的一个起步力作点。
在西南地区,首选滇、川、黔叁省结合部的云南昭通,日产4000吨生产线在2005年5月投产;又响应支援西藏号召,2005年6月在山南建成日产1000吨生产线。在滇、藏,这两个项目工艺先进、规模列前。
华新积极抓住国家西部开发带来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地方优惠政策,先后在欠发达的西藏山南、云南昭通等地区建设新型水泥生产线,有力地改善了当 地的经济环境,促进了当地建设发展,提升了水泥市场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水泥市场类型,以适应我国经济东、中、西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高了公司抗击 市场系统风险的能力。
2001年,在金沙江流域水能开发带动的巨大水泥市场需求下,华新开始着手对西部地区进行了调研,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是云南省实施北 上南下战略的北大门,又处于长江经济带的龙尾攀西—六盘水开发区的腹心,昭通地区蕴藏有巨大水能资源,在国内外均属罕见。经过多方两年的共同努力和前期准 备工作,2004年10月中文日产幕无线码(昭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7500万元。
2004年10月28日,华新云南项目——昭通4000t/d熟料生产线技改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5月5日建成正式点火投产。该生产线 投资额为3.55亿元,年产能力为水泥150万吨。该生产线是昭通市产能最大的水泥生产线,也是云南省目前两条最大的水泥生产线之一。华新昭通生产线投产 后,极大地改善了云南省水泥工业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水泥品种单一和水泥质量不高的现状。
2002年8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赴西藏山南地区进行考察,提出积极推进由华新在山南地区投资,以经贸合作的形式和项目建设增强山南地区自身造 血功能的援藏新思路。同年10月,山南地区党政代表团访问湖北,专程赴华新参观考察,并再次提出合作建设山南3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以及原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对该项目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支持。
华新积极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号召,在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邀请下,于2002年12月派员赴藏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和相关论证,其后,李叶青等公 司领导又数次亲自赴藏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在山南桑日县选址建设具有援藏性质的1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高标号水泥35万吨的经贸合作项 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
2003年12月22日中文日产幕无线码(西藏)有限公司成立,地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绒乡冲木达村。2004年7月11日,华新西藏项目部 在正式进驻工地,7月13日项目正式开工, 2005年6月28日正式点火投产。 2005年8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等领导亲自为项目竣工典礼剪彩。
华新落户山南,淘汰了原来能耗高、污染严重、产物质量较差的兴业水泥厂,大大改善了当地环境,提高了产物档次和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 本,有力地带动当地电力、采矿、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地方小城镇建设,为山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它的安家落户,也对整个西藏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被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誉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援藏项目、第一个转换援藏思路的典范项目、第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标志性 工程。”华新开创了一种由输血到造血的援藏模式,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华新在发展水泥主业的同时,以水泥生产为轴心,充分发挥主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华新品牌的优势,积极推进“纵向一体化”,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延伸具有低负荷、高产能、高效益的砼产业,进入预拌混凝土行业。
2003年11月,华新与武汉市青山区政府签定了合作协议,2005年4月13日位于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矶头村的华新混凝土(武汉)有限公司成立,其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人民币。
华新武汉青山站搅拌站项目总投资为4000余万元。土建基础工程于2005年3月11日基本完工,2005年3月15日搅拌楼设备正式开始组 装,一号拌楼于2005年6月8日开始调试生产,二号拌楼于2005年6月28日开始调试生产。华新首家年产60万方的预拌混凝土青山站的建成,标志华新 水泥正式进入预拌混凝土行业。
2006年元月,总投资约1600万元的武汉沌口年产30万方搅拌站项目开工。项目利用华新散装水泥储运分公司汉阳中转库的土地进行建设,2006年2月安装搅拌楼设备,2006年4月进行生产调试,当月即达标达产。
2006年8月31日,利用租借华新铸业有限公司闲置的一块土地,投资1790万元的黄石年产30万方的混凝土搅拌站开工建设,2006年10月8日主体工程竣工,11月全部竣工建成投产。
在搞好发展的同时,华新注意抓好资本运作,进行资产并购,以快速的提高华新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2002年11月18日,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与华新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集团公司将其拥有的华新红旗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给中文日产幕无线码。2003年2月,华新红旗水泥有限公司的法人资格被注销。收购红旗股权,既彻底解决了公司与大股东华新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及由此 引起的关联交易问题,又扩大了产能规模,为华新的生产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03年5月,因1988年由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与香港集利实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黄石金利包装有限公司合资15年期限届满,港方不再合资,在进行资产清算后,金利公司注销,由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与自然人合资组建黄石华新包装有限公司。
黄石金利包装有限公司在1997年年产2000万只纸塑复合水泥袋生产线投产后,产能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包装公司被列为国家首批包装水泥袋定 点生产公司。2002年黄石包装公司又投资建设了年产1800万只筒袋的生产线。2003年由黄石华新包装有限公司控股的华新宜都包装有限公司成立,又在 湖北省宜都投资建设了同规模的生产线。2006年包装公司包装袋产量达到14522.95万只,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中国200强包装先进公司”。
由于超速的发展,到2004年,华新已形成年产900万吨熟料、1700万吨水泥、6000吨机械设备制造的生产能力,提前超额完成华新的“十五”发展规划。
跟进资本营运步伐,光大公司优质文化,接轨国际先进管理,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
2000年后,随着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生产基地分散布局、销售区域不断扩大,华新再次面临制度创新的挑战。从工厂化管理提升为公司化管理,从传统国有公司管理转变为现代公司管理。
2000年后,华新逐步按母子公司搭建组织架构。到2006年底,上市公司下辖21个公司,其中,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17个,分公司5个。在下 辖公司中,除15个水泥公司外,另有为水泥制造服务的机械设备制造、包装袋制造、混凝土供应和储运等专业公司。作为母公司,中文日产幕无线码股份公司是决策中心、 投资中心、信息中心、营运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和利润中心;而生产中心、成本中心、销售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已下移子公司和分公司。
依托技术中心,服务水泥工程建设和水泥生产工艺,卓有成效的技术研发,已经成为华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华新于1997年成立技术中心。1998年,被确认为省级技术中心。该中心也是华新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建立的开发研究中心、粉体研究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李叶青在2000年兼任了技术中心主任。
中心成立以来,主要从水泥工艺及品种、水泥设备、水泥工程叁方面展开研发工作。
在水泥工艺及品种方面,《低环境负荷水泥及胶凝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列入国家“863计划”)、《劣质燃料在水泥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技术》(湖北 省政府资助博士后产业基地项目)、《高效型6500TPD系统国产化工艺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湿排粉煤灰在干法配料和水泥混合材中的应用》和《高性能 熟料粉》、《固基硅酸盐水泥》等十多项成果,不但获得国家、湖北省及黄石市的政府奖项,而且大部多运用于生产工艺或技术改造,解决了公司的实际问题。
在水泥设备方面,自行设计制造大型水泥设备犹具成效。2000-2005年,华新申请登记的8项实用新型专利全部是设备制造技术,其中,水泥烧 成设备3项,水泥粉磨设备2项,水泥物料处理、物料输送、包装各1项。自1997年后,公司为新建的新型干法工艺线自制了8台水泥窑、39台磨机、9台选 粉机和280多台(套)物料输送设备。华新机械制造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达1.35亿元,较1998年提高16.8倍。公司自制新线主机设备,也大大 节省了新线的建设投资。
2006年,中文日产幕无线码股份公司熟料产量1142万吨,水泥产量1666万吨,较2000年提高3.55倍和6.51倍;总资产71.3亿元,主 营业务收入35.12亿元,净利润1.27亿元,分别比2000年递增23.44%、34.46%和40.43%;2006年每股收益达0.39元,创公 司上市以来最高收益。
2004年3月24日,华新黄石分公司正式设立,2006年8月开工新建250万吨/年水泥粉磨工程,2007年7月19日,湿法工艺生产线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黄石分公司是华新的发源地。成立时,拥有三条湿法熟料生产线和两条生产能力分别为2500t/d和5500t/d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分南、 北两个生产区域,2005年5月底,湿法窑全线永久性停产。2007年7月19日下午四时,华新百年历史上一个应该记载的时刻。这天在黄石市华新的老厂 区,最后一组水泥磨机拉闸停转了。至此,湿法工艺生产线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湿法窑关停后,为保持黄石分公司的水泥熟料生产和水泥粉磨能力相配套,中文日产幕无线码决定在黄石分公司制造二分厂厂区内新建250万吨/ 年水泥粉磨工程。工程选址紧挨4、5号窑熟料生产线,总投资约10000万元,新建产量为180t/h的2套水泥磨,达到年产250万吨42.5普通硅酸 盐水泥的生产规模。250万吨/年水泥粉磨工程2006年8月开工,2007年7月16建成投产。
2000—2006年的七年间股份与集团公司的关系不断理顺:丰业公司、精密铸造厂改制为股份制公司;集团学校移交社会;建安公司、工贸公司、 商贸公司、职工医院、纤维公司先后完成产权改制;华新宾馆、包装公司、监理公司实行管理层和职工参股,成为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2月,股份公司完成 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成为证券市场全流通股份公司,为公司发展再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科学规范。
在进入21世纪的七年间,华新由于积极向外扩张:强化了在湖北水泥市场的领导地位;抢占国家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战略机会;积极进入和强化了公司在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的水泥市场地位;在湖南和河南等地区动工建设水泥生产基地,向南北两方向拓展市场范围;巩固了公司在我国中部水泥市场的龙 头地位。目前公司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线,东起上海、江苏,西至云南、西藏,由近20家水泥分、子公司组成的水泥产业基地,构建了以华中、华东为主市 场,西部为延伸市场的格局,提升了公司长期竞争优势。高速扩张,让华新的“十字型”战略布局出现雏形,公司的长期战略竞争优势明显,为今后发展成为中国水 泥行业的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华新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身为管理学博士的李叶青积极地倡导和组织了华新在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使华新在国内首次全面地掌握了干法水泥生产 技术国产化等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使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还通过与瑞士豪西蒙(Holcim)公司建立的全球战 略伙伴关系,直接导入世界著名水泥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指标体系,在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方面,提前 与世界水泥工业接轨,使百年华新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997—2006的十年间,公司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和谐的发展。2006年中文日产幕无线码年生产能力发展到2850万吨;总资产达78亿元。 主营收入从1996年的3.07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35.13亿元;净利润从1996年的0.16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1.27亿元。1997 —2006年累计生产水泥5868.34万吨.,生产水泥熟料4280.65万吨,实行销售收入127.01亿元。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由2000年的600 吨发展到2006年的11006吨。水泥实物劳动生产率从1997年的355.1吨/人提高到2006年的2659.17吨/人。在21世纪以来的公司改 革和发展过程中,作为百年的华新股份有限公司内没有一个员工下岗,广大员工享受到了华新发展的好处和实惠,员工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9508元提高到 2006年的24354元。新建楼房总面积99880.55平方米,户均使用面积由1995年末的43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末的71.12平方米。
1997—2006的十年间,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百家)质量管理先进公司、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公司、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 进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公司、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中国建材行业知名公司、湖北省优秀公司(金鹤奖)、上市公司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先进单位、湖北 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等国家、省、市各种荣誉200余个。
回眸始于1883年的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最早开办的五家水泥厂中,惟华新历经沧桑,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并始终站立在行业的前列:
从最初6万吨生产规模,到2006年熟料产量1142万吨,水泥产量1666万吨,公司规模位居中国水泥公司前列;
从初创时的湖北水泥厂,到2006年生产基地广布长江上下,远驻云南,屹立于西藏高原,集团化发展活力充沛;
百年来,华新从20世纪初引进德国干法工艺,到20世纪中叶引进美国湿法工艺,再到20世纪末引进丹麦新型干法工艺,直至21世纪初自行承担新型干法大型建设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始终保持水泥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不断增强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
华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倾力创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和谐公司。超前打造循环经济,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料和城市垃圾等混合材生产优质水泥,实现了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型水泥集团的典范;
从创立时官招商办的私营公司,到国家资本控制的股份公司,再到国营工厂,直至股票上市并与国际资本融合的大型水泥集团公司,公司组织发展堪称典范。
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曾多次亲临华新及其分子公司视察工作。俞正声充分肯定华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绩,积极评价华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称赞李叶青是思路清晰的博士优秀公司家,期望华新“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水泥工业的旗帜”。
是奋斗,是发展,成就了华新生命之树的百年常青。华新百年,是不断前进的百年;华新百年,是辉煌的百年。
华新百年辉煌是几代华新人不断努力奋斗,坚持发展的结晶,她凝聚了“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百年底蕴;更展示出现代水泥科技文明发展的领先风采; 百年华新是中国水泥工业的骄傲,更是华新人的自豪;展望新的百年,华新将会建设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科学高效、和谐文明的国际化、现代化公司。